波哥开播|七年之“养” 凤池花开

2025-07-26 10:58:00 围观 :0次

一个亿元村在人文领域的七年之“养”,在南海大地上绽放出怎样的人文之花?闲话少说,波哥开播!

7月25日,为期一个月的凤池第七届和美文化艺术节圆满闭幕。波哥发现,这个“小村”办的“大节”一点都不简单。七年的时间里,这里不仅“养”出一场热闹的文化盛宴,更成为“人文南海”建设的基层范式。

凤池社区第七届和美文化艺术节圆满闭幕。

第一,这里养出了独特的人文IP。在“人文南海”的版图上,每个镇街和村居都在寻找自己的文化坐标。七年前的大沥凤池,虽坐拥九百年历史,却长期面临“有底蕴缺符号”的困惑。2019年首届和美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在这个古村中播下了一粒创新的文化种子。

七年的深耕,凤池以“善美、仁美、健美、邻美”为养分,让文化IP从模糊单一走向清晰多元。本届和美文化艺术节更是“出圈”,夜光凤凰、“大富大贵墙”等刷屏网络,40多场活动在线上线下吸引超100万人次关注,影响力再创新高。

闭幕式上的精彩表演。

波哥和团队深度参与全程跟进后发现,凤池的探索,与南海大地艺术节“人文赋能乡村”的理念很契合。它将文化艺术节办成一种特别的“孵化器”,在南海“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布局中,让“和美凤池”成为“人文南海”中辨识度很高的IP。

第二,这里养出了和美的共治生态。南海大地艺术节通过让村民成为“合伙人”的实践,证明文化艺术是极好的“社会黏合剂”。七年文化艺术节对凤池的“滋养”,本质上也是对社区关系的重塑,用文化把“你我他”变成“咱家人”。

南海区区长王勇为凤池优秀学子曹俊鹏颁奖。

人文的核心是人。在凤池,5分钟服务“创熟”圈和10分钟文化圈早已交织成网,培育出了一种独特的共治生态。这也恰是“人文南海”中“以文化人”的微观样本——最好的治理,是让每个人,不论是本地人还是新市民,都在文化参与中找到归属感。

西边小吃节的热闹现场。

第三,这里养出了发展的良性循环。这些年来,凤池已经擅长用“小村办大展”来夯实产业,再以“小村办大节”来吸引流量,并催生出青年创业补贴带来的人才回流。

凤池在人文领域的七年之“养”,指向一条“文化引流—治理提效—经济反哺”的闭环之路。站在南海区的立场审视,凤池的这种模式很有推广意义:基层文化的培育,短期看是“花钱办节”,长期看是“投资未来”。

青年少年篮球赛。基层“养”花,全域结果。在“人文南海”的基层土壤中,和美文化艺术节的“种子”已经生长出独特的景致。凤池七年耕耘带来一个启示:当人文活动成为激发基层活力的“催化剂”,便能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在全力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的南海,我们乐见更多花开!

波哥开播,随时开播。得闲饮茶,下期再见!

出镜/《一周波报》主理人 刘海波

文案/南海融媒记者 李翠贞 刘海波

图/南海融媒记者 游耀东 黄永程 叶静华

视频拍摄/南海融媒记者 梁卫展 张鹏 孔锦祥 叶静华 邓健东 何伟俊 吴凯文 曾锐波 曾志刚 刘汕鹏 曾冬清 孔致航 仇嘉辉 蔡声宏

视频剪辑/南海融媒记者 梁卫展 张鹏

海报/南海融媒记者 徐文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