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近5年累计问责处理170余人次

2025-08-27 00:40:00 围观 :0次

图片图片编辑 | ‍‍董鑫

  • 把PM2.5平均浓度、单位GDP能耗等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指标纳入各领域绩效考核,抓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近5年累计问责处理170余人次。

  • 近3年,提拔使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绩突出的市管县处级领导干部36名。

  • 市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等单位的领导班子中,专业干部占比均超过50%。

8月26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报道《绿水青山写担当》。

文中介绍,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浙江湖州坚持把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作为推动干部践行绿色发展的头等要事,点亮“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着力发挥综合考核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

湖州历届市委牢牢坚持生态文明立市不动摇,层层压实绿色发展政治责任,带动广大干部深入践行正确政绩观、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域绿色变革。

早在2005年,湖州就在全国范围率先实施绿色GDP考核机制,不再唯GDP论英雄,即GDP核算须为扣除环境污染损失后的净值,当年12月首次公布市区2004年绿色GDP核算结果,原先的GDP被扣除环境影响成本8亿多元。2008年开始,湖州将绿色GDP全面纳入对区县的综合考核体系。

近年来,湖州又把PM2.5平均浓度、单位GDP能耗等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指标纳入了各领域绩效考核,大力推进“持正确政绩观、建为民新业绩”行动,突出把生态文明作为政绩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抓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近5年累计问责处理170余人次,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

突出“绿水青山”选配干部,注重把忠实践行“两山”理念、专业能力过硬、敢于担当的干部配备到生态文明建设最前沿。

近5年,湖州向生态环保、新兴产业、现代农文旅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投放年轻干部资源1600余人次、领办各类重点项目900余个。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部门领导班子建设,目前市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等单位的领导班子中,专业干部占比均超过50%。

截至2024年,湖州PM2.5浓度改善幅度57.03%,入太湖水质连续17年保持Ⅲ类及以上,2024年首次实现全域断面水质达Ⅱ类的历史性突破。为了有效服务保障全市治气攻坚进位重点任务,去年湖州还先后抽调52名优秀干部组建污染防治攻坚专班。

弘扬“六干”作风,创新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推动全市各层级干部分赛道“赛马比拼”,激发干部“闻风而动”状态。

坚持把实现“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作为评价干部实绩表现的重要标尺,加快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扎实办好区县高质量发展季度会、市级部门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扬长补短实干争先双月会,全面推广部门中层绩效比拼、村(社区)书记“雄鹰擂台赛”等载体,评选表彰实干争先“奋斗者”等先进典型,加强即时激励和干部使用力度。

近3年,湖州全市共提拔使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绩突出的市管县处级领导干部36名。

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近20年间,湖州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已经下降了约48%。

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9.3%,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77%;绿色信贷占全部贷款比重达到33.9%,高出全国近20个百分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