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路,就蹚出路来”(在现场)

2025-05-24 08:34:00 围观 :0次

本报记者 黄 娴

5月23日,庆阳村山体滑坡现场,消防救援人员带着搜救犬进行搜救。涂 敏 阳 茜摄影报道

5月23日清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果瓦乡庆阳村的天空仍有阴云。天才微亮,一个个配备指挥员、雷达生命探测仪操作员、搜救犬的救援小组迅速朝半山腰上的救援作业面集结。1组、2组、3组……救援人员持续向搜救现场进发。

5月22日,庆阳村发生山体滑坡。经初步摸排,有8户19人被困。救援刻不容缓。

贵州省迅速响应,应急、消防、公安、医疗、通信、电力等力量赶赴现场,合力开展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

地图显示,灾害发生地离村委会约5公里。但因道路狭窄、山路崎岖,强降雨造成道路塌方,如何快速抵达受灾现场,成为救援队伍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22日10时许,大方县公安局副局长刘勇带着两名村干部跑步前进,赶到现场后立即疏散群众。从3人先遣小队到陆续赶来的数百人大部队,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超900人参与现场疏散、救援、交通秩序维护等工作。

“没有路,就蹚出路来!”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刘德说。消防是最先到达现场的队伍之一,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接报后,立即调派总队全勤指挥部以及5个支队200余人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此次灾害发生地山势较高、坡度较大。经过无人机航测,滑坡长1040米、宽300米,平均厚度10米,体积规模约240万立方米。

消防救援首批队伍中,3个搜救组从不同的方向赶往现场进行搜救。“为了确保最快抵达,我们小队从山上直接蹚出一条山路抵达受灾现场,最大限度节省时间。”毕节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负责人胡海山说。

山林穿行、路面抢修,同步进行,一刻不停。随着坍塌公路逐步修通,越来越多救援力量陆续赶到,新的挑战随即出现。

随着现场救援人员增多,指挥部及现场救援通信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毕节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周庆武态度坚定:“必须确保救援现场网络畅通!”

应急通信车、抢修车、背包基站、卫星电话……22日下午,通信行业力量陆续进入一线,网络持续扩容,指挥部与外界联系逐步畅通。

“此次山体滑坡共造成庆阳村9条10千伏线路受损、413个台区受到影响。”收到通知时,南方电网毕节供电局安监部总经理李鸿杰正在贵阳前往毕节的高铁上。

“必须在天黑前赶到现场,保障供电!”辗转几次汽车,搭乘救援山地越野车……到达指挥部的李鸿杰与同事们启动应急发电机,保障指挥部及通信用电,同时协调应急灯塔保障夜晚照明。20时许,指挥部的灯光亮起,现场灯火通明,人员各司其职,李鸿杰长舒一口气。

网通了、灯亮了,各类救援力量越来越多。风在呼啸、雨在滴答,救援指挥部现场,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此起彼伏,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开展营救。”

(龙章榆参与采写)

原刊于《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4日 第 04 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