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名著|温暖的火光

2025-05-10 10:33:00 围观 :0次

编者的话

假期中,许多孩子参观了名人的故里、故居、庙宇和祠堂。这些地方就像神奇的时空隧道,可以让孩子们触摸到真实的历史,明白伟大源于平凡。一起来看看孩子们对历史名人的敬仰与思慕吧。

温暖的火光

——读《朝花夕拾》有感

北大附小肖家河分校六(2)班 黄若涵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书桌上,我轻轻合上《朝花夕拾》,思绪却如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种子,依旧飘荡在鲁迅笔下那往昔的岁月里,久久难以平静。

在这部经典之作中,鲁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众多人物,其中女工阿长的形象尤为鲜活。她有些粗俗,睡觉时喜欢将身体摊成一个“大”字;有些迷信,坚信晒裤子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否则便会招来厄运。这些细节,如同拼图一般,构筑起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阿长的善良更是让人动容,她为鲁迅买来那本心心念念的“三哼经”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身形微胖、面容蜡黄的农村妇人,挎着一只旧竹篮,略显局促地走进书店,小心翼翼又满怀期待地向老板询问:“有画儿的《三哼经》吗?”那时的她,心里或许只想着:要是把这画儿书带回去,迅哥儿指不定得多高兴呢!在“三哼经”的误读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底层女工对孩子追求文化知识的朴素支持。

《朝花夕拾》并非只有温暖的回忆,更有对旧社会的深刻批判。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揭示了传统孝道的荒诞与残忍。郭巨埋儿的故事本意是宣扬孝道,但为了所谓的“孝”,竟要亲手埋葬自己的孩子,这哪里是孝顺?分明是愚昧与残忍的极端体现。鲁迅以犀利的笔锋,直指封建礼教的虚伪与冷酷。

在《五猖会》中,鲁迅则通过“我”与父亲的冲突,展现了旧式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我”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五猖会的热闹表演,佣人们忙前忙后地准备着,然而父亲却冷冰冰地要求“我”必须背完《鉴略》才能去。等到终于背完书,兴致早已荡然无存。鲁迅以细腻的笔触,将父母对孩子的不理解与专制教育方式的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收起思绪,窗外的月亮已悄然升起。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感受到鲁迅笔下的沉重与深刻,但他对人性真诚的爱,如同一簇温暖的火光,不仅照亮了儿时的鲁迅,也温暖了无数读者的心。

荐读教师 李春琳

近期征稿主题

端午情思(征文和绘画)

又到粽叶飘香时,每年的这个时候,你会想到什么?是否曾有那样一个端午节,成为深藏心底的回忆?欢迎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告诉我们。

截稿日期:2025年5月15日

保护环境,有我一份

地球是每个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在你参加过的环保活动中,哪一次印象最深刻?请详细记叙事件经过和心得体会。

截稿日期:2025年5月22日

昆虫记

你喜欢昆虫吗?是不是也像法布尔一样,通过仔细观察“虫生”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快来分享你的昆虫观察笔记吧。

截稿日期:2025年5月29日

我是大作家

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后散伙了吗?哈利·波特的孩子长大后又会发生哪些事?如果你觉得读完名著还不过瘾,那就展开丰富的想象,为名著、名篇续写新篇章吧。

截稿日期:2025年5月29日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感谢您参加北京日报《小苗》的作品征集活动。

为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活动环境,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来稿请投至

邮箱

xiaomiaozhoukan@163.com

或微信小程序

https://xuejing.takefoto.cn/xmzk/#/home

邮箱投稿标题请注明征稿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小程序投稿请按要求填写。

文字类作品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以word电子版形式提交。图片类作品以绘画、书法作品为主,JPG格式,单幅不超过3M。视频类作品需竖版拍摄,MP4格式,单个作品不超过100M。

北京日报《小苗》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作品,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小苗》编辑组2025年4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小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