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丨到粤海关博物馆看关税主权百年变迁史
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在广州市荔湾区沿江西路,奔腾不息的珠江边曾有无数外国商船靠泊于此,而粤海关博物馆所在的馆址——“粤海关旧址”自1916年起就矗立在此,见证了中国近代百年的沧桑与抗争史诗。粤海关博物馆是广东省和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千年秀标志景点。今年以来,粤海关博物馆累计接待参观人数约3.9万人次。

粤海关博物馆讲解员向观众讲解粤海关关税主权百年变迁历史。
粤海关旧址因楼顶欧式穹顶钟楼而被广州市民亲切称呼为“大钟楼”,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不少游客选择走进粤海关博物馆,通过一件件文物透视中国关税主权的百年变迁,窥见关税对国家利益和家国命运的深远影响。
在“海关溯源”展室,讲解员陈晓旋正向观众介绍粤海关关税主权的曲折演变历程,“粤海关关税主权演变经历了4个时期,自设关之初的‘完全自主’,到鸦片战争后实施协定税则时的‘不能自主’,再到后期的‘名义自主’,最终到人民海关时期的‘独立自主’。”
跟着讲解员的脚步,在一件件厚重的文物中,观众逐渐了解到为扭转经贸劣势,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不惜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并挑起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近代海关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税则自主权、海关行政管理权和税款保管权逐步沦丧殆尽,关税主权不能自主,中国陷入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中。

5月18日,粤海关博物馆开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开放日活动。
“从晚清朝廷开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在“收回粤海关主权斗争”展厅,陈晓旋向观众介绍了近代收回海关主权的过程。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收回海关主权的斗争迎来了重大转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将要求关税自主、收回海关主权列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推进了海关主权独立斗争的深入开展。”广州海关教育处博物馆管理科科长马赛介绍。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次日清晨,粤海关楼顶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从1859年粤海新关聘用外籍税务司,到1949年粤海关主权回归,这段历经90年的屈辱历史终于画上句号。粤海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完全独立自主,开启了为国家外贸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新征程。
“本次‘国际博物馆日’,我们结合时代背景,积极开展粤海关关税主权百年变迁历史讲解,让游客在体验博物馆建筑之美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关税对国家利益和家国命运的深远影响。”马赛表示,未来粤海关博物馆将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将展教美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不断丰富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博物馆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通讯员:关悦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通讯员:关悦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