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天然混响,感觉音效都像加了特效 |2025多彩贵州溶洞音乐周

5月3日,“洞听天籁 漫游地心”2025多彩贵州溶洞音乐周在遵义绥阳继续上演。第三天的主题演出名为《怀旧隧道》,当歌曲《大鱼》《漫步人生路》《铁血丹心》《暗香》等经典旋律与亿万年地质奇观碰撞,主舞台双河洞支洞“杉林洞”瞬间化身为“地心音乐厅”,为现场观众开启了一场颠覆过往视听体验的怀旧之旅。

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吴菲是第一次在溶洞里听音乐会,声波裹挟音符在岩壁间带来的天然混响让她新奇不已,“很推荐绥阳,洞里听歌,感觉音效都像是影院里加了IMAX的特效,加上溶洞里的温度很凉快,很适合我这种怕热的人,觉得十分舒适。”

“贵州溶洞资源丰富,这些溶洞本身就是最好的演奏厅。”在贵州十二背后旅游区总裁张益峰看来,溶洞内天然形成的穹顶结构与密布的钟乳石群,构成了独特的环绕声场,艺术与自然的融合,让整个空间成为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音乐舞台。

舞台上,音符与岩壁共振,带来打破次元壁的沉浸式音乐体验;舞台下,各个互动区也化身为“国漫主题乐园”,全息投影照亮“地下星河”,各类游戏扮装者吸引目光令游客争相合影。夜幕降临时,草坪晚会上响起《宝莲灯》经典合唱,老中青三代观众举着荧光棒齐声跟唱。

据了解,绥阳双河洞作为“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也是“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神秘的洞穴景观和秀美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还被誉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双河洞已历经23次国际联合科学考察。

近年随着溶洞音乐周的连续举办,当地和景区持续推出“洞穴+音乐”“洞穴+体育”“洞穴+诗歌”“溶洞+研学”等新兴业态,将“洞穴+”旅游产品打造成独具特色的贵州经典,激活了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也为文旅融合开辟更具想象力的空间,一场场在地心奏响的音乐狂想曲,正谱写着贵州文化旅游“破圈”的新乐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陈江南 赵珊珊 刘青
编辑/吴蔚
二审/舒畅
三审/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