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分流、防洪排涝······泉州古城多条街巷提升改造!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 文/ 图
当老式石板路遇见地下新管网,既保留泉州古城古韵风貌,也为周边居民实现幸福“加码”。近日,泉州古城多条街巷市政综合提升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让古城街巷重焕生机,助力实现古城片区地下管网能力提升。7月9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街巷施工现场,了解具体进展。

胭脂巷正在改造
胭脂巷接入雨污管
8月下旬全面完工
7月9日,记者来到胭脂巷,这条位于泉州古城的背街小巷,正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地下改造。现场可见,雨水、污水分流管道铺设及支管正在接入。
据了解,胭脂巷西起中山南路,东至涂门街,全长约210米,道路宽度在6.54米至8.6米之间。此次改造将新建雨水、污水、给水、电力、通信等管线,如同为胭脂巷疏通并升级了一套现代化的“地下神经网络” ,根治困扰该片区多年的排水不畅、管线老化等“城市病”。
泉州水务工程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胭脂巷改造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将在8月下旬全面完工。项目完工后,将实现雨污“分家”、管线“入地”,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告别空中“蜘蛛网”。
“听说这次专门做了雨污分流,管道也换新的,之后不会出现污水横流或雨天积水现象。”餐饮店老板陈先生对改造充满期待,同时也坦言短期施工对生意有些影响。
“头顶那些电线乱七八糟的,不仅有碍观瞻,刮大风下雨时还总担心安全问题。这次能全部‘下地’,真是太好了,巷子看起来会清爽安全很多。”林阿姨说道。
梳理交通节点 改善人居环境
记者获悉,为实现古城活态保护,解决古城片区防洪排涝能力,梳理交通节点,改善人居环境等,自2020年起,泉州按照“一街一特色,一巷一亮点”要求,分期分批实施泉州古城街巷市政综合提升工程,把古城6.41平方公里分成8个分区,涉及约220条街巷。
2020年8月,泉州花巷、承天巷等分区一的34条街巷逐步提升改造,至2023年11月完工。2022年5月,水务集团又进一步启动对分区二的11条街巷、分区三的27条街巷进行街巷提升工程施工,并于去年底完成分区二11条街巷及分区三20条街巷施工。
“目前正实施的项目还有泉州古城街巷市政综合提升之二期支巷、分区三、分区五,南俊路(东街—二郎巷)、西街和钟楼及街巷市政综合提升、八卦沟综合整治提升等,主要施工内容为给排水综合管线、电气工程、照明提升工程及雨污分流、防洪排涝改造。”相关负责人介绍。
“街巷提升工程实行上沟下管,雨污、电力、燃气等管线全部下地,并实行雨污分流,污水直接通过市政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雨水排入河道或回收利用,解决道路积水、污水冒溢等问题。”该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前期街巷改造后,整齐宽敞明亮,且有古色古香味道,焕发古街生机活力。
编辑:李焕泉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