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经济重构定价、开采、结算权,全球南方如何开源|讲堂176-2③



【导读】继上一期圆桌讨论上之后,本期四位嘉宾围绕DeepSeek对全球南方的意义和破解挑战之道继续展开热烈讨论。
4月26日,全球南方系列十讲的第二讲“数字技术在全球南方的开源与共享”,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举办。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余南平做主讲,并在圆桌环节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院长邵怡蕾、字节跳动智能算法产品原高级总监余祖坤、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展开多维度讨论。约150位听友参与互动。上观App、央视频、华东师大微信公众号、文汇报微信公众号等同步直播。
本次讲座由文汇报社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
现将内容整理后分主讲、圆桌、提问、5分钟快评等予以分享。此为圆桌下篇。
分水岭,对全球南方意味着什么
*面向奇点的人类文明,更需要彼此面对来化解智能风险

贝克《风险社会》与库兹韦尔《奇点临近》都预言了“智能风险”
吴冠军:我很赞同把2022年11月30日称为人工智能的分水岭。在这之后,人类文明按照我的形容词叫“面向奇点的人类文明”,此前所有的人类文明已有的智慧积累、知识积累、行为方式即将不再可持续了。它其实带来的是一个人类文明从未遇到过的智能风险。
早在199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 Ulrich Beck(乌尔里希·贝克,1944-2015)写了《风险社会》一书,他那时便做出分析人类社会或文明已进入到被风险包围的状态。虽然我们发明了许多对抗风险的机制如车险、五险一金等等,但今天依然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性的方式来应对智能风险。难道我们真的能够全部交付给比我们智能得多的智能体,然后自己无所事事?因此,今天正是一个奇点性的时代。
随着全球南方和全球北方的冲突越来越加剧,反过来更应该共同探讨人类的文明该往何处去,此时每一种声音都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我们没有预案,很多时候“We get panic”,尤其是现代人,在没有确定性的前提下,我们往往会呈现“the worst self”,最糟糕的那一面都会表露出来。因此,面向奇点的人类文明,我们应该拿出前所未有的真诚,在智识意义上面对彼此,或许我们还有一定的时间来探讨出一个可行性方案。
* DeepSeek为全球南方打造自己的数字员工带来机遇
余祖坤:分水岭出现后,南方国家需求有何变化,中国大厂如何出海?
首先我想分享两个案例。

大模型为各国App内容审核带来极大便利。来自演讲者PPT
第一个场景关于内容审核。互联网内容型产品有个风险,来自于内容有无涉黄、涉恐、涉暴,一旦涉及App就会被下架。在AI1.0时代,审核所需要的人力很多,有时候大于产品研发的人力;在大模型出来的分水岭后,AI审核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尤其是对于产品出海到南方国家尤其是许多小语种的南方国家,大语言模型的审核能力能覆盖95%以上,而且一套AI大模型系统可用于不同的小语种国家,大幅减少审核的人力投入。这个生产效率的提升,对北方国家有利,但从短期来看会冲击到南方国家的劳动力市场。
第二个是客服场景。1.0时代,人在做客服,AI做质检,因为那时语言系统最多只能支撑十几轮对话,现在可对话到900轮以上,还难以察觉是机器在对话。现在AI客服遇到问题时人才去接管,而且接管后会持续被AI学习,有点像自动驾驶汽车,机器在前面干活,人类走在后面做好兜底。
ChatGPT之前的AI更多的是工具,ChatGPT之后,AI的能力尤其是以智能体的形态出现后,会变成新一代劳动力。大约几年内,劳动力市场将变成人类和机器共存,整个就业市场的分布形态、公司的组织形态会刷新和重构。

数字员工将是未来主要就业形态 来自演讲者PPT
AI数字员工将会成为人类的竞争对手,届时南方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可能不再有比较优势。但新的机遇因此产生,比如新职业出现,例如大语言模型、数字员工的调校师,以后公司的HR(人力资源)就不是仅仅管人而是管人类员工和数字员工。这会给南方国家带来一种新变化,南方国家产业升级需要考虑大模型变化带来的劳动力新范式。可以说,AI数字员工的出现越来越近,以前大家看AI是看个热闹,但现在不一样了,好比40度的水还能洗澡,45度的水再不反应就可能会被烫伤。
对南方国家来说,ChatGPT带来的能改变劳动力形态的模型能力变化,而DeepSeek是有这种能力的最彻底的开源,开源之后所有国家包括南方国家都可以跟上这趟车,南方国家的公司也可以低门槛地围绕DeepSeek打造自己的AI员工体系,不用担心万一某天有个金发碧眼的总统跟你说“买我的玉米,否则不给你开放OpenAI”。从这个角度来讲,我非常认同吴院长所说的DeepSeek不仅是中国时刻而是世界时刻。它让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大模型技术没有技术霸权存在。
* DeepSeek使得中国从智能输入国变成了智能输出国
邵怡蕾:我想讲的是分水岭之后的分水岭。2025年的春节是第二个分水岭,从OpenAI代表的第一代语言大模型进入到DeepSeek代表的第二代的推理大模型。这张图记录的是OpenAI与DeepSeek的全球流量图比较。今年2月,DeepSeek的流量已经超过了OpenAI。全世界用DeepSeek最多的三个国家,中国肯定是第一个,第二名、第三名是谁呢?是俄国和肯尼亚。这些变化出乎意料。


今年1月和2月人工智能公司聊天大模型的全球流量图比较。 来自演讲者PPT
在这张全球人工智能公司流量比较图中,在今年春节前位居前三位的Open AI、Claude、Gemini全是美国公司。在DeepSeek出现之前,整个智能全球市场,不管从算力、算法、数据到向外输出,美国完全垄断。然而,DeepSeek改变这个美国例外主义的态势,因此2025年春节DeepSeek的中国时刻和全球时刻,必定会被历史学家记录下来。
那么,为何DeepSeek的流量那么高?ChatGPT4.5,100万token的价格是75美金,而DeepSeek是0.55美金,差距是100多倍。OpenAI的CEO奥特曼4月下旬在推特上说,大家不要对OpenAI说thank you,因为它太费算力了,它太贵了。DeepSeek不只是技术创新,它更是技术创新带来的范式创新,它使得智能普惠化了。
新世纪的前十年内,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实现商用,依靠水力压裂和水平钻井技术的突破,从浅层的地表里能够把页岩气提取出来。这项新技术革命使得美国从石油输入国变成石油输出国,彻底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

新世纪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 来自网络
DeepSeek目前可以用更差的芯片、更分布式的方法提取85%左右效能的智能,且仅仅只用OpenAI1%的价钱。我们再追问一下,DeepSeek 定价0.55美金,它的利润是多少?它的算力成本只有15%,利润高达85%,所以它还可以继续降价。如果它继续降,OpenAI会破产,因为在Deep Seek之前没有任何一家AGI公司是赚钱的。2025年中国的DeepSeek技术革命相当于新世纪初的石油产业的页岩气革命,使得中国瞬间从智能输入国变成了智能输出国。
*硅基权力三角形是智能的定价权、开采权、结算权
我现在在做硅基经济学研究,假设我们把全球经济中碳基的内容擦掉,只看硅基部分目前的情况和发展的态势。我们会看到生产资料的重构——智能会替代能源成为主要的生产资料,未来的广泛的生产资料会是智能based。目前整个智能的生产只占GDP的3%,2030年将会提升到30%,增速极快。整个世界正在和将要做什么?首当其冲的就是硅基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建算力、智能的云服务,然后,所有的产业链都要进行智能的重构。

AI Agent 的衣食住行 来自演讲者PPT
除生产资料的重构,还有劳动者的重构。人力会越来越少,劳动型机器人或AI Agent会越来越多,围绕这些Agent会产生新的需求,比如,Agent的衣食住行。“衣”,即 AI 智能体的应用,AI将以什么样的交互方式和形态进入我们的
生活,机器人、自动驾驶还是脑机接口?“食”,AI 依赖电,未来的能源需求或许将大幅增长。“住”,AI 需要更多的超算中心和智能存储基础设施来支撑。“行”,AI 将如何在国内外流动,如何从高智能地区向低智能地区输出?
我们也会重构新的贸易格局。未来不是出口石油和能源而是智能。谁是出口国?谁是进口国?以何种价格出口?以哪种货币结算?都是全新的形式。石油因为有天然储量而和地缘密不可分,但人工智能这种技术资源是纯粹政策性的,人工智能的三要素——算力、算法(人才)、数据都依赖于国家政策布局而非物理资源。

硅基经济权力三角形与主导者 来自演讲者PPT
未来硅基世界的权力三角形包含着三种重要的权力:智能定价权、智能开采权和智能结算权。DeepSeek为中国抢回来的就是智能定价权。智能的开采权要有稳定持续的算力供给、数据供给和算法供给。目前,中国在数据、算法上尚可,但算力不够,芯片造得不够快,算力中心还不够多。现在世界上唯一能够稳定持续输出智能的只有美国。
智能的结算权谁拥有目前还不明了,未来一定是争夺的焦点。由于算力成本目前以美元计价,所以智能的成本目前以美元结算,但未来会不会变化?如果人民币挂钩上了智能,它就是世界贸易中最大的需求货币,人民币就会涨。有趣的是,现在美国总统大力发展数字货币,如果数字货币挂上了智能这个锚,就会绕开美元形成新的货币体系。未来的潜在智能消费总量巨大,所以任何一个货币挂上智能,就会成为世界上需求量最大的货币。

主持人文汇报国际部记者顾文俊分享“全球南方十讲目录”,这是首次公布
这个权力三角形甚至会对整个世界格局进行重构,我们会看到智能货币战争。DeepSeek跟OpenAI到底在竞争什么?真正竞争的不止是技术,更是单体智能的定价权。未来全球几十亿人全部用上了大模型,100万个token到底应该值多少钱?0.55美元还是4块人民币?由谁提供?未来的战争形态是什么?国家安全意味着什么?甚至政治形态和国家关系都会由于智能的发展而被重新定义。
全球南方对智能鸿沟的破解之道
*存在国家主权AI,数据立法是当务之急

数据立法是南方国家当务之急。 来自邵怡蕾PPT
余祖坤:前面讲的更多是挑战,其实南方国家的机遇也很大。肯尼亚是DeepSeek的第三大使用国,说明南方国家在AI应用上的迫切性和需求的真实性。 几年前,我们跟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的国家探讨过一个共同话题是国家主权AI,因为AI和以前的很多技术都不相同,它如同石油级别、页岩气级别的技术一样会影响国家主权和金融体系。
围绕主权AI如何立法?
第一,数据是否不能离开本国。所有的数字员工或AI劳动力如果吃不到本地化数据,在本地化的劳动会不顺利,某种意义上来说本地产业会得到一定保护。
第二,人才是隐性成本。DeepSeek训练一次是600万美金,里面有两个隐性成本,其中训练前的优化和投入的资金是巨大的,如一万卡的先进算力至少是亿级别的资金投入,可以训练先进算法的工程师的薪资也很高。这些是南方国家所不具备的,好在DeepSeek现在把它最先进的技术开放了,南方国家不需要在基础大模型上大量投入,在应用层介入门槛也会大大降低。今天做个Agent可能只需几千万人民币,南方国家能够投资得起。

DeepSeek为全球南方降低了介入门槛 来自演讲者PPT
第三,算力。算力霸权可能持续不了太长时间。从产业界的观察来看,中国国产芯片进展迅速,南方国家可以有更多的算力选择。
长期来讲,我认为南方国家可以从这三方面去布局,尤其是目前阶段最应做的是数据立法层面。
* 与联合国合作,聚焦AI如何赋能南南及本土化落地
邵怡蕾:我们现在正与联合国大学一起做一些AI如何向南南国家赋能的研究。当中很多课题都很有意思,而且是非技术性的。包括今年7月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联合国多部门将组织40多国的经济部长、科技部长、央行负责人等来到上海,因为他们都很希望跟中国学者一起探讨南南国家应当以何种态势接受AI、拥抱AI。最近,我刚刚访问了联合国大学在澳门的数字化研究所,与他们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目前,AI在全球南方赋能层面的考虑有四个维度。

AI赋能全球南方的四个维度 来自演讲者PPT
一是AI Readiness,AI就绪度。很多南南国家的基础设施分布非常不均匀,一个非洲国家的经济部长曾和我说,每天只能提供6小时供电。那么我的AI战略到底该怎么做?同时,AI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投入一定会让他舍弃掉一些原有基础设施项目,如何评估这种取舍。
二是AI Enableness,AI接受度。你有没有懂AI的师资和技术人员,如果有了这些工具,能否正确地教会人使用,能否普及。培训懂得AI的老师是联合国非常重要的议题。
三是AI Accessibility,AI可及度。除了技术是否可达,可获取,南南国家领导人也很关注的是,技术是否会进一步加大性别不平衡、经济不平等等议题。
四是AI Sustainability,AI可持续发展度。这是全球南方非常关注的,尤其是央行,南南国家很多央行行长非常希望在金融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达到高效的普惠金融,但也很担心由此而来的新的风险。他们的经济体系非常脆弱。引进先进技术的风险是什么,出现风险之后如何弥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课题,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北方国家关注的往往是新技术带来的极致效率,但人不可能仅仅生活在高效率的技术竞速社会,平等、公平、性别等保持社会均衡的因素都很重要。

AI技术应与南南国家做好本土化交互 来自演讲者PPT
AI技术在南南国家落地要做的第二项研究是如何与本土文化的交互,如何定义AI的身份、伦理、技术的制度化、本土化,界定AI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还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一个技术能够被接受,一定要考虑与当地民族以及区域国别等习俗做更好的融合,才是增加生产力,促进国民达到更幸福的生活状态,而不是一种霸凌。
在这方面,中国比美国做得好,因为有非常多的学者在反思这些事情,区域国别学也是现在非常重要的学科。现在的大模型如果只有绝对正确的东西,是很无趣的,如何让它变得更人性化或更懂得人类,这非常重要。
* 用“智慧”的合作来弥合“智能技术”带来的分隔

斯蒂格勒提出“药学”,与吴冠军重新思考“智人”的《再见智人》有异曲同工之观点
吴冠军:面对AI今天有两种声音。一种是 “技术加速主义”,认为一切人类搞不定的问题都可以交给不断加速的技术。另一种是“机器末世论”,AI技术是一种黑箱式的存在,应该马上停下来,反之人类就会陷入像杰弗里·辛顿所说的“像青蛙一样”的命运。
在这个意义上,我会用在2020年去世的法国哲学家Bernard Stiegler(贝尔纳·斯蒂格勒)的一个词 “药学”,药在治病时带来器官意义上的复苏,但使用不当、剂量不当,就是毒药。人类拥有两个“智”,一个叫intelligence(智力),另一个叫wisdom(智慧)。人类称自己是Homo sapiens,今天的时代,我提出要重新界定智人之“智”,我有一本书叫《再见智人》,“智人”这个名字是自我命名的,我们智人,我们最聪明。今天有一个在智能意义上挑战你的存在,那你需要重新界定:智人之“智”到底是哪一种智?这样才能看清人的用处、人的价值。intelligence是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比你高效、行。wisdom解决的是我们怎么有可能达成一种合作。

专注聆听的观众
我们今天讨论全球南方,其重要性就在于我们今天的世界是南北分隔、数字分隔、智能分隔,各种各样的领主化,但我们可能还有不一样的方式,我们需要相向而行的彼此握手,这就需要智慧。
* 中国技术的不断突破,有望助力全球南方
余南平:对应现实的人工智能挑战,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领域,美国副总统万斯在今年2月的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放言,美国标准是黄金标准,不容侵犯,而中国的DeepSeek也及时为全球南方树立了标杆。目前由于DeepSeek的降价,已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福利,中国自主研发的对冲英伟达H200的推理AI芯片,其中华为昇腾910性能优化及继任者昇腾920年内有望投入量产,或实现进一步量产规模化,那么中国和全球南方发展AI基础条件就会更上一层楼,能为全球南方框架下更为广泛的合作提供更多机遇。

华为昇腾910继任者昇腾920投入量产在即 来自华为官网
全球南方是多平台的集合,有多边、双边,通过多平台的合作可以加快多层级的基础设施建设,既有传统基建,又有AI基建,还有两者的融合,那么,我相信在开源技术的加持下和中国技术的不断突破下,全球南方的技术应用速度会加快,普及会极为广泛。彼时若有几十亿人在用开源系统,那西方的闭源生态就难以成为单极。全球南方有天然的优势,人口群大,又认同共享、互赢、合作的理念,中国是帮助者、支持者、共享共建者,一定能够打破技术封建主义中“奴隶与领主依附”的关系,建立一个多彩、多元、柔性化的人类文明社会,这也是全球南方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的特殊价值所在。 整理 李念
圆桌上:DeepSeek全球时刻,全球南方有望破“智能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