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最美医务工作者” | 她用20年光阴,将“大医精诚”誓言化作万千新生命的啼哭

2025-08-20 00:33:00 围观 :0次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林探宇)“我备孕两年了,还是没怀上,怎么办?”“我最近睡眠不好,总是多梦。”“我月经周期有点紊乱,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获评2025年湖南“最美医务工作者”的梁惠珍如往日一样来到诊室,细心地为患者看诊。一上午的时间,4个多小时的门诊,她一直和和气气、面带微笑地为患者看诊、把脉。

她开创湖南省妇幼系统首个中西医结合科

“让每个生命都有绽放的权利”是梁惠珍行医二十载的执着追求。作为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主任医师,她以中医智慧为根基,以现代医学为羽翼,为数以万计的不孕不育家庭播撒希望之光。

她开创湖南省妇幼系统首个中西医结合科,打造“内调外养”特色助孕模式,使疑难不孕症患者助孕成功率提升至80%;创新建立4个基层专家工作室,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让更多家庭圆梦“好孕”。

她的患者遍布大江南北——为29岁卵巢功能早衰患者重燃生育希望,让千里求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喜获“好孕”……每天,诊室里此起彼伏的“梁医生,我怀孕了”的报喜声,是她最欣慰的时刻。“只要患者还有1%的希望,我就要付出100%的努力。”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医者仁心的真谛。

当41岁的谢女士挺着孕肚来到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走进梁惠珍的诊室时,整个科室的医护人员都为她鼓掌庆祝。

半年前,谢女士带着一大沓病历和检查单来到梁惠珍的门诊就诊。尽管8年前她自然怀孕过,但因没有胎心最终引产,之后再未受孕。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谢女士决定尝试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解决受孕难的问题,却没想到也是一波三折。

因为年龄增长,她的卵巢功能减退,导致基础优质卵泡较少,前后1年半的时间她取了4次卵,配成6枚囊胚;先后经历了4次移植,其中2次未着床,1次生化、1次自然终止妊娠。多次周期性的激素促排卵导致她身材开始变形,面部肌肉也开始松垮……备孕8年的她只剩最后2个胚胎。

梁惠珍先对谢女士进行了中西医全面评估,发现她的肾脉沉弱。为了帮助她增强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宫腔环境,梁惠珍为她开了10副补肾温阳的中药汤剂,并配合连续5天的中医特色外治治疗——养膜药灸+针灸。

在试管周期前后,谢女士每周坚持到省妇幼中西医结合科找梁惠珍把脉、开药,接受治疗。在移植前,她更是连续来医院做了5天药灸和针灸。移植后,她立即找梁惠珍开了7副中药。没过多久,梁惠珍助理团队就收到了她成功怀孕的好消息,随后督促她继续接受保胎中药治疗。在3个月的保胎期间,谢女士虽然有过胎动不安的迹象,但她的“孕三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雌二醇)一直保持良好状态,最终她的NT检查(一种B超检查,通常在孕妇妊娠期间的11周至14周进行,主要是为了判断胎儿发育是否正常)通过了。

3年拍摄792个科普视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

在湖南女子学院, 梁惠珍以丰富的临床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女性宫寒形成原因、宫寒临床表现、如何提升自身阳气以及自身护理等内容进行了专业的讲解,耐心细致地为前来咨询的同学们把脉问诊,并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在省妇幼中西医结合科广电医疗点,梁惠珍带领团队发挥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亚健康体质方面的独特优势,聚焦妇女保健、生殖保健、孕产保健等,为女性职工、家属提供省级三甲医院的专业诊疗、调理及治未病服务,还提供了养生茶、药膳等,和大家分享食疗养治的小方法。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生活习惯的改变,女性内分泌失调、更年期提前以及其他亚健康症状的情况加剧。梁惠珍带领团队深入学校、企业、商会等开展健康义诊等活动,增强了大家对“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认识,增加了对中医保健常识的了解。

作为湖南省健康科普达人、抖音近50万粉丝的中医传播者,近3年,梁惠珍拍摄了792个科普视频,开展了200余场义诊讲座,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2024年,她作为中医专家走进肯尼亚,展示中医药魅力,让传统医学惠及更多国际友人。

梁惠珍坚信,医者既要传承中医精髓,又要融合现代科技。在“守正创新”与“中西并重”的探索中,梁惠珍用20年光阴,将“大医精诚”的誓言化作万千新生命的啼哭,谱写着新时代医者的仁心仁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