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经理接连出走,招商基金如何在变局中谋新机?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近期,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一系列人事变动引发市场关注。管理资产规模超9000亿的招商基金,知名基金经理翟相栋因个人原因于8月9日离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且无转任公司其他岗位,这一消息使得招商基金年内已累计有4名基金经理离任。在高层变动方面,董事长王小青辞任招商银行副行长,总经理与多位高管也在今年完成更替。在行业竞争激烈、投资者愈发关注基金业绩稳定性的当下,招商基金的这些人事变动对其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翟相栋在招商基金任职期间成绩卓著。2022年4月,他开始管理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彼时该基金规模不足0.4亿元,是一只迷你基金。但在他的管理下,不到三年时间,到2024年底该产品规模已突破百亿。截至其卸任时,招商优势企业A规模81.31亿元,三年多的任职回报达124.59%,年化回报近27.96%,在同类2890只基金中排名第五。不过,今年二季度该基金净值表现不佳,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 - 3.63%,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 - 3.77% ,同期业绩基准增长率为1.67%。翟相栋离任早有迹象,7月22日,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就已增聘陆文凯为共管基金经理。
实际上,今年招商基金已有苏燕青、王岩、马龙在4月离任。其中,马龙在招商基金固收业务中地位举足轻重,2024年上半年末其管理规模达876.18亿元,占招商基金债基总规模的21.6%。而从离职基金经理去向看,贾成东转任申万菱信副总经理,马龙加入天弘基金,市场传言翟相栋下一站或将加入高瓴资本旗下的二级私募投资公司瓴仁投资。
与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离任形成对比的是,招商基金近一年新聘22位基金经理,在职总数达92人 。从公司层面看,招商基金成立于2002年12月,招商银行为控股股东,持股55%,招商证券持股45%。截至2025年8月12日,管理规模为9080.86亿元,较2024年末增幅2.72%。但在业绩表现上,目前在管331只产品中,有59只从成立到现在处于亏损状态,其中19只亏损幅度超过30%。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2022 - 2024年,其旗下权益类产品合计亏损594.08亿元。
在基金经理变动的同时,招商基金高管团队也历经多次调整。5月20日,总经理由徐勇变更为钟文岳,钟文岳此前在招商基金任职多年,后调任招银理财,此次属于“老将”回归。5月底,又一口气任命王景、朱红裕、陈方元三位副总经理级高管。8月4日,董事长王小青辞任招商银行副行长,其在招商基金董事长职位是否调整要看总行安排。在王小青任期内,2020 - 2024年,招商基金营收虽有起伏,但近两年净利润连续下滑。
人员的流动对招商基金来说,既带来挑战,也蕴藏机遇。从挑战角度看,基金经理作为基金运作核心人物,其投资风格和策略对基金业绩影响重大,尤其是主动权益类产品。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离任可能导致部分投资者对基金业绩稳定性产生担忧,进而引发基金规模缩水。以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为例,若投资者对新任基金经理陆文凯的投资能力和风格缺乏信心,可能会选择赎回基金。而且不同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和策略存在差异,新老更替过程中可能导致投资策略连贯性受影响,进而影响基金业绩。比如新经理更偏向价值投资,而原经理是成长投资风格,投资组合的调整可能使基金短期业绩波动。
但从机遇方面讲,新基金经理的加入能为公司带来新投资理念和方法,促进投研创新。如一些年轻基金经理更关注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能挖掘新投资机会。同时,大规模的人员调整促使招商基金优化投研团队结构和管理模式,向“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转变,降低对单一基金经理依赖,增强团队稳定性和竞争力。
招商基金在面对这些人事变动时,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对于翟相栋离任后的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安排陆文凯接任。陆文凯现任招商基金投资管理四部资深专业副总监,有丰富权益基金管理经验,他将秉持以估值和成长性为核心的理念,采取逆向投资策略,确保投资策略延续性,力求为基金持有人带来良好持有体验。从公司层面,强调权益投资团队已探索出自主培养人才成长路径,形成有序人才梯队和良好投研文化。